不用到处托关系找熟人,也不需要凌晨排队报名,就把女儿送了到城区新建的公立幼儿园——广安实验幼儿园。这是广安市民方弟全去年最满意的事,“一学期学费3000多元,花最少的钱,享受优质的教育。”
不仅是方弟全,去年以来,广安市不少家长也惊喜地发现,全市公立幼儿园多了、孩子入园不难了。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缓解,离不开各级政府在民生工作中的投入,也离不开各级人大代表的呼吁。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主动发力,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聚焦学前教育,就“入园难”“入园贵”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并形成《关于研究处理全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印送市政府研究处理,推动问题解决。
200件建议“件件有回音”
广安至武胜快速通道加速推进,广安城区2575只犬只全部建立档案、136只禁养犬只被清理,老旧小区下水道、供水供气等设施提档升级,地沟油源头管控愈加严格,公办养老机构增多……
细数刚刚过去的一年,市人大代表广听民意,共提出建议、批评意见200件,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办理完毕都答复代表,其中当年度已经解决或实现目标的有185件,占全部建议的92.5%。
“针对代表提的每一条建议,各承办单位都能够建立科学的办理机制,明确具体的办理责任,落实专门的办理人员,在法定时限内收到了相关部门的书面答复,实现了‘件件有回音’,使办理水平不断提高、办理实效不断增强。”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都关情。人大代表的“好声音”掷地有声,得益于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重督办、重实效。一年来,围绕代表建议办理,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作用,在联动督办和办理实效上勤下功夫。针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的10件重点督办件,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有关专委会跟踪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通过专题检查、听取办理情况报告加大公开办理力度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强大的督办合力。对代表不满意的建议,组织代表与承办单位面对面沟通交流,现场研究解决方案。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是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再难也要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第1督办小组组长余仪在 “争取广安牌照小汽车免费通行G42广安—广安东路段建议” 专题督办工作座谈会上说到。该建议是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重点督办代表建议之一,由市人大常委会第1督办小组负责重点督办。为督促市政府及其承办单位将代表建议办好办实,督办小组立先后5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办理情况,经常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时刻追踪办理进度和情况,并定期与提建议的代表沟通联系,了解代表的真实意见。
从今年年初起,广安籍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沪蓉高速公路广安站、广安东站2个收费站。截至目前,高路段已免费通行小汽车约18000余辆,日流量350余辆。
“这实在太出乎意料了,是我们预估的3倍,说明这条建议确实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市交通局办公室主任文雪琨激动地说。
同样激动的还有市民陈先生,“太好啦!现在回家的路畅通无阻,我能早早的回去陪女儿了。”
该条建议的提议者,市人大代表曾邦才则用了“感动”二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这条建议办理得十分及时高效,为各方做出的努力而感动。”
深入“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
闭会期间代表的活动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延续,也是代表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重要方面。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深化闭会期间代表工作,丰富代表活动载体,拓宽代表参与常委会、专委会工作的平台,拓展代表参与人大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小组活动等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内容和方法,让各级代表更多活跃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战线上,并与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群众一起议措施、添良策、谋发展,为广安发展添动力。
专题调研中,形成《关于广安区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前锋区<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华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等18篇专题报告。
民有所呼,代表有所应。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基础上,“推进长滩寺河、西溪河等小流域综合整治”“将盲人医疗按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加大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这些沾满“露珠”的建议被人大代表带到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为民办事问民意。聚焦国计民生,这一年,市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诉求和了解相关单位已有的规定和做法,尽揽民情民意,直通群众心底。
围绕中心,汇聚智慧和力量
经济发展,项目为王。从2016年起,广安市把“项目年”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广安。
广恒快速通道、广安中国低碳智慧新城……一项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一个个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都留下了各级人大代表的脚印。“工程进度如何?”“具体规划是什么?”声声关切,折射出代表们的履职尽责之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市人大常委会每年的工作重点,紧扣市委工业经济、产业发展等主题,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了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为广安高质量发展献计。
去年,“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深入开展, 各级人大代表提出扶贫奔康建议议案1121条,资助贫困学生1300余人,解决贫困群众就业2760人,代表个人捐款捐物约254.63万元。再向前回顾3年,自2015年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累计帮扶贫困户33619户、捐款捐物13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1712个、资助贫困学生19273人、提出建议意见4912条。每一个数字,都折射出各级人大代表“行动”的身影,浸透着各级人大代表履职作为的心血和汗水,讲述着奔波奉献的故事。
着眼民生,创新机制求合力
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我为民。为民代言、为民谋实惠、为民办实事,是人大代表的本职。
民生实事怎么办,代表说了算。去年,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省人大常委会号召,结合市委开展的“我为广安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活动,探索建立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讨论、决定的工作机制,组织全体市人大代表围绕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康养、百姓安居、公共交通、生态环境民生需求,提出475条“金点子”,原汁原味地提交市政府研究处理。
“政府要办哪些实事好事,叫我们代表来提,觉得是个新鲜事。说明政府决策公开化透明化正向我们走来。”市人大代表伍松由衷感叹。
“人大代表植根基层,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需,提的建议很接地气。民生实事不仅要由代表提,还要交代表定,这样政府办起来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市目标考核办余正利说。
今年1月,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市人大常委会以列表方式将代表群众提出的、党委政府审定的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印发参会的全体市人大代表审议。还专门制定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表决办法,明确了相关程序和规定。代表既可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审议,也可单独提出意见,最后以代表团为单位,进行投票表决,表决结果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后,在全体会议上宣读。至此,经过“政府主导、党委主审、代表主决”的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正式出炉。
为确保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讨论、决定的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实施、按期完成,今年2月,市人大常委会第35次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对2019年度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工作进行专项监督,建立“年初决项目、年中督进度、年底问效果”的监督工作链,将项目实施工作纳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采取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各级人大代表共同参与的方式,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线负责,9个专委会全部参与,建立6个监督小组,对应6个主要实施区域,分项监督,整体推进,综合运用专项调研、视察、听取报告、专题询问、质询、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手段,对项目实施情况(包括项目工作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与使用管理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一场聚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工作的监督正式拉开序幕。

分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人民权力报》《民主法制建设》编辑部;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办事机构;各区市县人大常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编辑:罗前兵 信息邮箱:gardgz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