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生”为尺
发布时间:2015-11-23作者: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邻水县人大代表吴贤云小记
“当人大代表就要实实在在为村民做实事,办好事,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邻水县太和乡火炮铺村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吴贤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朴实的话语体现了他时时刻刻心系群众,也是一位人大代表对百姓的庄严承诺。多年来,吴贤云不仅这样说而且这么做。
扶危济困暖民心
“我们村的吴代表可真是个大好人,他经常帮我家垫钱买药、真比家人还亲。”近日,家住本村1组老党员唐万富一见到笔者就不停地夸赞,满是感激。
原来,在农村,面对困难,村民总是习惯挺挺就过去了,但当大病袭来时,大多数贫困家庭都选择了一种方式——拖。一次,吴代表在调研时,得知本村1组老党员唐万富,其妻长期患病,家庭生活一直非常困难。屋漏偏逢连夜雨,其子又患了精神病,这对一个本已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群众有困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他急切地说。他一方面组织村组干部帮其子进行了积极治疗,一方面宽慰老唐,还个人出资5000元帮其子缴医药费,老唐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爱是一种无声的诺言,只要细细的一点火花,就能让世界充满温暖;爱,是一种无偿的行动,只要真正的一丝奉献,就能让彼此真诚相待。吴代表一路走来的,就是一条用爱心铺就的温暖之路。2011年,本村3组低保老人谢碧英死后,他出资1000元,让谢碧英顺利安葬。截至目前,他共出资5万余元用于本村、外村和外乡扶贫济困、帮教助学和公益事业,成了闻名遐迩的“太和好人”。
丹心履职解民难
“瞧这水多清凉啊!”扭开自来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流了出来,火炮铺村民总乐呵呵地说:“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喝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了!”
原来,火炮铺村多为平坝浅丘,生活饮用水源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每逢下雨天气,饮用水源的水就会淌出浑浊的泥沙,群众生活用水受到了很大影响,尤其遇到雨季,用上清澈的洁净水更成为村民渴求的奢望。若遇旱季,别说灌溉农田,就是生活用水都很难保障。
俗话说,“宁可一日没电,不可一时没水。”水是生命之源,解决生命之源比什么都重要。吴贤云早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过去无能为力,如今自己做了村里的领头人,说什么也要破解饮水难题,让群众实现多年的梦想。
万事开头难,好事多磨难。这钱如何而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十趟的用心奔波,终于有了回报。他与村两委一道,通过争取项目资金、社会捐资和“一事一议”群众集资,修山坪塘2口、堰沟3公里,解决了1100余人、1500头牲畜、1.2万只家禽的饮水和600余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多年来,吴贤云在村里做的件件都是让村民赞不绝口的好事:修农民新村1个,让农民住上了别墅式的新居;修村组公路10公里,实现了“塆塆通”;修便民路15公里,1、2、3、4组实现了“户户通”;修钢筋水泥桥4座,使600余人的“过河难”成为历史;修公厕1座,让乡村与城镇一样,也有了清洁卫生的“方便”去处。
情系发展创民富
“这些年,村里发生太大变化了,我们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又照顾到了家庭,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提起这些,村民们都十分感慨:“没有吴代表,就没有我们火炮铺村的今天。”
火炮铺村村人多地少,矿产资源匮乏。为了尽快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吴代表上任村干后,就积极谋划强村富民的新思路、新举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引导村民创业致富,吴代表深入调研,在吃透村情、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在稳定粮食生产,种植经济作物的同时,带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通过争取项目,帮贷资金,协调用地,共培育种养大户8户,辐射和带动了全村种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在一次“我当代表我为民”活动走访中,吴代表了解到村子有不少人留守在家,无所事事,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没有过上好日子……。“要是能为他们谋点事做,给他们一个工作岗位就好。”他想:“本村有没有拥有技术和资金的打工人员,能不能动员他们回乡创业……”他脑门一拍,机灵一动:“有了。”经过多方协调,动员本村1组唐军从上海返乡办了一个“邻水县万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摩托车零部件,年产值达500万元,还解决了30个村民的就业问题。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他用自己一颗诚挚的心,诠释着人大代表的深刻内涵,用一个个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光荣职责。在这片土地上,他默默地奉献着,没有金杯、银杯,却有老百姓的好口碑。怀揣百姓梦想的他,总是“憨憨”地笑笑:“值得……”(钱 冲 蒋锡林)
上一篇:扶贫活水“滴”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