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实践创新,助力促发展、惠民生、保安全,书写了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广安答卷”。
坚持党的领导呈现新局面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聚焦改革发展大局忠诚履职尽责。紧扣党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作用。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创新建立广渝人大“1+6”合作机制,联动履职30余次;作出《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使广安市级经济管理事权的决定》,争取、促成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于2024年7月协同制定《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助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取得重大成效。聚焦全市“四个百亿”等重大项目、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等重大问题解决,全力以赴推动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
应对大战大考展现人大担当。按照市委统筹部署,积极主动参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任务。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累计提出脱贫攻坚建议2100余条,帮扶贫困户1.8万余户。在邻水“5.09”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引导发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8300余人参与到战“疫”一线,累计捐款捐物740余万元。
推动法治广安建设取得新进展
探索完善地方立法工作。切实加强立法能力建设,积极向省人大申请确定行使地方立法权,成为全省首批获批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地级市。不断夯实立法工作基础,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认真执行立法计划、立法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重要立法项目列入市委工作要点,制定地方性法规11部,其中,《邓小平故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在全省开创了地级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实体法的先例。
推动宪法法律贯彻实施。加强宪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将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纳入全市年度普法计划和学法考试平台,带头和督促有关单位切实增强宪法和法律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推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对劳动法、兵役法、保险法等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80余次。对《广安市城乡污水处理条例》等3部法律法规立法后评估,不断完善、提高地方立法的适当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法规施行的有效性。
认真开展法制审查。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约200件,依法审查“一府一委两院”及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1600余件。对11部地方性法规、6部政府规章、400余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清理,切实保障法制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强化监督实效凸显新作为
强化经济工作监督。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有力推动解决“交通差则区位劣、产业弱则城市空、功能缺则品质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渝西高铁和广安机场加快建设,提出规划建设渝西高铁与成渝中线高铁联络线等重大项目建议,得到市委重视采纳;听取和审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预算决算等报告,专题视察川渝高竹新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等工作,专题调研全市粮食安全、政策直达企业等工作,专题询问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开展部分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监督评价,持续推动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监察司法监督。坚持维护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听取和审议市监察委员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推动广安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连续3年跟踪监督“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促进市法院在全省率先开展执行管理集成改革;作出《关于加强行政检察工作的决议》,促进我市行政检察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经验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肯定和推广。
助推民生福祉改善。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大力助推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老年关爱型“三型”城市建设。连续5年检查《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情况,助力广安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脱贫目标;连续多年跟踪监督公办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助推广安市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整体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地级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跟踪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书写绿水青山间的生态答卷。每年听取和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节能减排情况等报告,检查《广安市城市绿化条例》、《广安市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专题调研长江“十年禁渔”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等工作,推动广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发挥代表作用实现新突破
高标准打造履职平台。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代表履职阵地建设,建设规范化代表之家127个、代表联络站277个。2023年6月,在川渝高竹新区建成全国首个跨省域人大代表之家。
高效率组织代表活动。不断拓展代表参与人大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常态化邀请省、市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参加立法、监督、工作评议、建议督办等,累计达3500余人次。深入开展代表参与志愿帮扶等活动2.3万余人次,走访接待群众3.4万余人次、重点企业520余个,帮助解决问题1.8万余个。
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建立完善代表建议“重点督办+对口督办+考核督办”工作机制,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党政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建议办理工作。代表提出的2800余件议案、建议办结率100%,一批代表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
高水平提供服务保障。坚持把组织代表履职学习纳入常委会重点工作,借助全国、省人大培训中心、小平干部学院等培训平台,举办代表初任培训、代表履职学习主体班等15期,实现每届任期内市人大代表履职学习全覆盖。持续深化“两个联系”工作,代表联系群众更加紧密。
“四个机关”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锤炼坚强党性。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锻造了一支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
提升履职能力。坚持每年召开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会议。搭建人大机关干部交流学习平台,举办“人大·我享讲”活动18次、“青年悦读荟”活动9次。创新公民旁听会议制度,累计组织24批、510余名公民旁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进一步完善。
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每年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纳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支持保障广安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完成研究会换届工作。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60余件作品获得全国人大、省人大“好新闻”奖,开展19届广安人大新闻奖评选,不断讲好广安人大故事,传播人大声音,广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