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离不开司法护航。广安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论”,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推动法检两院加强生态保护,共同绘好广安“生态答卷”。
聚焦一个主题,凝聚生态保护工作合力
“建议将法检两院生态领域司法保护有关工作情况纳入2024年监督计划,同时听取和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环境资源审判服务保障美丽广安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关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合力打好生态保护‘组合拳’。”2024年3月4日,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主要负责人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2次主任会议上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
2023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调研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时,了解到全市生态领域司法保护工作还存在协同治理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方面资源投入不足等短板。于是,在确定2024年度监督议题时,将监督重点聚焦到法检两院生态领域司法保护工作上。
据了解,市人大常委会一直致力于广安生态环境保护,从聚焦水环境资源监督,到推动城市绿化建设,再到首次在同一领域同时听取和审议法检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意味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方式更多、监督范围更广、监督力度更大,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紧盯广安绿水青山保护,凝聚起生态环保的强大合力。
审议专项报告,筑牢生态保护司法屏障
(2024年5月23日至2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山一行到嘉陵江(武胜)生态修复司法实践基地、广安区花桥镇“天府粮仓”司法保护示范基地调研全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今年5月至6月,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审判机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升环境资源审判能力水平等方面和检察机关综合运用“四大检察”职能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等方面,对全市生态环境和资源司法保护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为审议法检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环境资源审判服务保障美丽广安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关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法检两院为生态环境修复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还存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做得不够好、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有一些脱节、实施判决标准和周边地区不一致等问题。”“要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各方协作要机制化、常态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宣传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要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深化执法司法部门的协同配合。”分组审议时,组成人员积极发言,支招生态保护修复。
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将审议发言转交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办理。“我们将持续开展专题调研、跟踪督办,不断提升监督刚性,增强监督实效,为守护广安绿水青山贡献人大力量。”市人大监察司法委有关负责人说道。
发挥代表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近年来,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均反映嘉陵江、渠江流域电捕鱼情况严重,严重破坏了嘉陵江、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并要求加大对电捕鱼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民呼我应,市人大常委会将上述代表建议及时转市人民检察院办理。全市检察机关持续开展“公益守护长江十年禁渔”专项行动,办理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案件215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125件,增殖放流鱼苗748万尾。
“在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下,我们建立了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目前,从代表建议中梳理出生态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线索8条,转化为案件5件,推动检察建议转化为代表建议2件,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市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2023年5月18日,四川省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开展代表委员专项联络活动。)
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络活动,邀请26名全国、四川省、重庆市、广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工作等情况,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不断提升环境资源审判效能。
聚焦生态领域司法保护工作只是市人大常委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将把生态环保工作监督视野拓宽到更多领域,督促多行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广安实践中贡献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