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总第714期)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25年8月22日
按: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常委会办公室、代表工委、法工委组成调研组,近期对全市乡镇人大工作和《四川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工作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个报告,现将报告印发。全市人大系统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提高全市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水平。
关于调研全市乡镇人大工作和《四川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工作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此次调研综合运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围绕法定会议召开、法规实施、代表工作、履职保障等内容,分三个小组对6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进行了抽样调查。总的来看,2022年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县(市、区)更加重视乡镇人大工作,在党的领导、依法履职、自身建设、工作保障等方面有所加强,乡镇人大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人大组织建设日趋完善,但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主要问题
(一)法定性会议召开不规范。一是会议召开的次数不够、时间较晚。全市109个乡镇中,2023年有18个乡镇、2024年有12个乡镇全年仅召开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部分乡镇每年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偏晚,2025年全市有31个乡镇未在第一季度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四川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九条规定“主席团每三个月至少举行一次会议”,部分乡镇未严格执行。二是会议召开质量不高。各乡镇普遍存在人民代表大会准备不充分、随意简化程序、审议发言预留时间短等问题,多数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期仅为半天。条例第六条第八项规定:主席团将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多数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未设置此项议程。部分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流于形式,仅仅把上级民生实事分解到本乡镇的任务作为票决项目。三是会议程序有瑕疵。少数乡镇在主席团会议设置属于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程。个别乡镇在换届期间存在以党委会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召集人的情况。
(二)乡镇人大代表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代表活动组织松散、效果不好。条例第六条规定“主席团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本地区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计划地安排代表活动”,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乡镇人大代表除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外,闭会期间没有参与其他履职活动。代表活动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代表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代表履职能力不强。部分乡镇人大代表履职意识不强,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有的代表长期“沉默履职”,闭会期间经常处于“失联”状态;有的代表履职能力较差,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撰写建议数量少、质量差,有的仅为一句话。有的办理单位对代表建议不重视,办理答复敷衍了事,挫伤代表履职积极性。部分县乡人大代表特别是非领导职务的代表落实向选民述职制度还有差距。三是代表家站作用发挥不充分。代表家站使用效率不高,有的仅仅作为“代表接访点”,有的全年只有个别代表进家站开展履职活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
(三)人大主席团自身建设存在短板。一是人员构成不合理。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在人选上大多以便于召集会议为第一原则,主要由乡镇、村(社区)干部和事业人员组成,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二是聚焦主责主业不够。条例第八条规定“主席、副主席应当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从事人大工作”,但目前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专职不专责”现象比较突出,大多分管联系多项行政事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三是部分法定职责履行不到位。乡镇人大主席团除向县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备案规范性文件以外,对乡镇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未开展实质性审查。组织代表活动以常规性视察为主,很少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四是人大工作宣传不力。除选举日外,乡镇很少组织面向群众的人大宣传活动。基层群众遇事习惯于直接找党委政府,较少通过人大代表反映问题,部分群众甚至“只知有党委政府、不知有人大”。
二、原因分析
(一)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动力抓好人大工作。部分乡镇领导干部、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基层群众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够了解,仅把人大当做“选举机关”。有的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重视不足,很少部署过问人大工作。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有“二线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或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其他分管联系工作上。一些乡镇人大干部只从便利性角度考虑问题、开展工作,对人大制度的深层逻辑掌握不够。
(二)乡镇事务繁杂,没有精力抓好人大工作。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日常工作任务繁琐,较之于考核问责压力大的工作,缺乏硬性任务约束的人大工作很容易“靠边站”。乡镇工作的繁杂和人大干部的兼职化,导致乡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活动只能“见缝插针”,有时为了节省时间精力,将人大工作与其他党政工作“捆绑”开展,工作效果打了折扣。
(三)工作保障不力,没有能力抓好人大工作。乡镇人大干部队伍建设还有不足,多数乡镇人大主席是基层干部成长的“最后一站”。乡镇人大办公室大多挂牌设立,仅有个别乡镇配备了专职人大干部。乡镇人大干部、人大代表的履职培训覆盖面窄、时间偏短、针对性不强,多数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以会代训”。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主席团工作经费和代表活动经费,列入本级预算”,有的地方未严格落实。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提升乡镇人大地位。严格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决策部署,对已明确但未落实的政策加大督查力度。领导干部带头以代表身份进家站履职、向选民述职,以上率下营造重视人大、支持人大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乡镇人大干部队伍建设,将乡镇人大主席岗位作为干部培养的“蓄水池”。在“两项改革”完成后乡镇编制数增加、中央严控从县以下单位借调人员的背景下,逐步扩大“有条件的乡镇增配1名人大副主席”的范围。在编制乡镇预算时,按条例要求将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经费和代表活动经费列入预算。
(二)上级人大常委会加强指导,推动工作逐步规范。上级人大常委会要为乡镇人大召开法定性会议和开展日常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为乡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活动提供选题参考。县级人大建立健全常委会领导分片联系指导若干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机制,推动乡镇人大工作逐步规范。加强县乡人大代表履职管理,督促县乡人大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
(三)提高代表工作质量,增强代表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乡镇人大要着力加强主席团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进一步加强代表培训,扩大对乡镇人大代表培训的覆盖面,重点培养代表审议发言和收集群众意见、撰写代表建议的能力。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形成“代表认真提、政府用心办、人大主动督、代表真满意”的正向循环。精心组织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着力增强对代表的吸引力和活动质效。代表联系群众和干部接访群众要在功能上有所区分,避免“代表接待日”成为“信访接待日”。拓宽代表联系群众渠道,更好反映社情民意。以换届为契机把好代表入口关。
(四)加强宣传引导,推动人大制度深入人心。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联系服务群众、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的典型事例,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单”展现人大工作成效。利用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等时机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进一步深化群众对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理解。精心创作更多反映基层人大履职的宣传作品,通过各类宣传平台,立体化、多角度展示新时代人大工作,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