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总第712期)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25年8月1日
按:7月31日,全省首次人大监督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结合新修订的监督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会上,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切实加强财政工作监督 守好人民“共同财富”》作了书面发言。现将发言材料印发,供学习交流,并为推动全市人大财政工作监督再上新台阶提供参考借鉴。
切实加强财政工作监督 守好人民“共同财富”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
近年来,广安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更好发挥财政支撑作用,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更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着眼夯实基础,健全人大财政工作监督体系
一是以党的领导校准监督方向。积极争取市委支持,促成市委出台《关于做好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为兜牢财政运行安全底线、发挥人大监督作用把关定向。市人大常委会自觉将党对人大财政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原则,坚持每年提请市委常委会审议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向市委报告财政工作监督中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监督全过程、各环节,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执行”财政工作监督总体格局。
二是以法律准绳划定监督范围。严格依据监督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精准划定人大财政工作监督的法定边界与核心内容。横向维度实现全领域覆盖,在预算决算监督方面,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账”;在国有资产监督方面,实现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全覆盖;在政府债务监督方面,将政府债务(含隐性债务)、平台债务、其他债务全部纳入监督范围。纵向维度贯穿市县乡三级,每年年初,围绕经济发展、民生事业、重大项目建设等内容,听取基层人大意见建议,会商确定年度财政工作监督议题,并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会议审议等时间和内容安排上尽量保持一致。
三是以制度保障规范监督程序。持续完善预算、国资、债务管理监督制度建设,细化监督程序,明确监督方法,压实各方责任。制定《广安市预算审查前听取市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规定》,将代表与社会各界声音纳入预算编制前端,拓宽监督参与渠道。制定《广安市建立市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形成涵盖沟通协调、监督调研、报告审议、整改反馈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工作机制,规范项目立项、实施、绩效等全流程监督。
二、着眼增强实效,拧紧人大财政工作监督链条
一是锚定监督靶点,实现精准选题。聚焦国家战略开展监督,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肩负“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重大使命,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新区预算国资监督新路径,协助省人大开展新区财税政策一体化调研,推动新区实体化运行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异地办税时长从“两地跑”3小时压缩为“一厅通办”10分钟。聚焦党委中心工作开展监督,2023年选取资金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强的5个专项债券资金项目开展绩效监督评价,形成的工作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聚焦代表关注开展监督,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组织人大预算委和政府财政、审计、国资等部门开展深入调研,提出的推进国企混改、加强人才引进等6项措施转化为市委决策部署,市属国企加快改革步伐,11家市属国企重组整合为4家,实现企业资源有效整合、主责主业更加突出。
二是突出监督重点,开展精细审查。针对各类别财政工作监督的特点,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出发,找准审查点。聚焦人民“钱袋子”加强财政预算审查,坚持将可用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督促财政部门科学编制预算,推动广安友谊中学旱厕改造、广安实验学校教室照明改造等项目实施。聚焦规范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年度综合报告+专项报告”工作机制,连续3年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出具审议意见。聚焦防范风险隐患强化债务管理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监督的意见,2025年首次同步听取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和市人大预算委、常委会预算工委监督调研报告,释放从严控制债务风险的鲜明信号,提高会议审议针对性。
三是打通监督堵点,推动精确整改。认真贯彻执行新修改监督法,持续加强跟踪监督,构建监督工作闭环,着力打通财政工作监督堵点。建立“整改成效与预算安排挂钩”工作机制,将审计、国资管理、债券项目绩效等监督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纳入政府及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以预算约束促管理提升。针对部分国有资产账实不符、管理粗放等问题,推动市政府出台《广安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设置资产完好率、使用效率等8项核心指标,确保资产管理更加合规。2024年,对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监督评价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并听取市政府整改落实情况专项报告,推动市政府出台《广安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项目收益与融资平衡机制。
三、着眼能力提升,织密人大财政工作监督网络
一是坚持协同发力,增强监督刚性。持续探索人大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人大监督与党内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的贯通协调,构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监督格局。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与审计监督的专业性有机结合,针对“种粮补贴被套取”“支农资金绩效欠佳”等审计查出问题开展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报送市委,“人大+审计”联动监督工作经验在省委办公厅《每日要情》刊发交流。将国资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推动纪检监察机关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国资监管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二是坚持专业赋能,提升监督精度。依托“人大·我享讲”平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人大机关干部聚焦预算、国资管理、债务管理等专题开展业务学习。结合干部个人学习经历、工作履历,综合运用以干代训、以老带新等方式,分批次组织干部参与财政工作监督,全面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构建“内外协同”的智力支撑体系,充分挖掘外部专业力量,吸纳财政、审计等部门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加入监督团队,以多领域视角提升监督的全面性与精准性。
三是坚持数字驱动,拓展监督场景。统筹推进市县两级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与财政国库支付系统、审计大数据平台、税务征管系统深度融合,接入国资管理、地方金融监管等功能模块,设置预警指标168个,通过实时大数据分析,变静态时点监督为动态全过程监督。创新设立财政工作监督自定义分析模块,根据指令自主搜索不同区域、不同年份、不同科目数据,并形成表格、曲线图、柱状图等分析图示,“点菜式”智能化审查分析已具雏形。平台运行以来,累计生成预警提示信息2300余条,为规范预算执行、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