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期
(总第569期)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20年3月11日
我为广安“十四五”发展规划献一策
(专刊四)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杨基国:
建议加快三级甲等医院建设。一、新建设1所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地市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每100万—200万人设置1—2个市办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广安市常住人口300多万,应建设2所三级甲等医院。二、新建设的三级甲等医院应当公办。政府投入是医疗卫生建设的主要筹资方式,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设备投入、医疗费用调控。三、利用现有资源,布局加快广安主城区三甲医院建设。以市中医院为基础,建设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并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建广安市中医医院;以广安区人民医院为基础,建设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挂广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牌子,并将其建设项目提升至市级目标,实行市区共建。
市人大城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李中庚:
建议着力供给侧高质量,提升服务消费占比。一、系统性、大手笔推动区域高品质软硬件规划和建设,在高技术引进、重大民生项目等方面推动互联网运用落地落实,建设具有强大内生动力和辐射影响力的新广安,留住本地人,吸引外地人。二、研究提炼川东建筑特色,结合开发开放新构想、道路交通新格局、旅游开发新谋划,以及智能家居等现代生活新元素,统筹规划全市宜居带、宜居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形成远近闻名的集居住和观赏的特色建筑群。三、挖掘和引进文化旅游、医疗教育、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电商家政等方面资源,引导和吸引中等收入群体成为服务消费的主力军。四、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通过高职院校培养本土服务和管理专业人才,延伸养老产业链,鼓励在城镇中心区域建立养老院和社区养老中心。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副主任委员蒋智:
建议扎实构筑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据、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一、健全“三大体系”,完善城乡养老服务框架。建设便捷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推动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多层次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或提升改造一批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高龄及失智失能或特困老年人的功能型养老机构,支持发展普惠型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兜底型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巡访探访制度。二、推进“三个融合”,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推进“养老+互联网”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12349”网络服务平台功能;推进“养老+医疗”融合发展,鼓励各级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组建医养联合体;推进“养老+保险”融合发展,发展商业养老保险,鼓励养老服务机构投保养老服务机构责任险等险种。
市人大代表、市供销社主任钟爱平:
建议重新构建农资服务体系以保证农资及农产品安全。一、建立农资统购分销体系。按照“1+6”模式,整合现有农资销售网络,以股权合作方式建设覆盖市县乡村四级销售网络,通过统一议价、品牌、销售、服务方式,实现对农资公益性统购分销,减少农资购进成本,提升农资质量,稳定农资市场价格。二、构建农产品流通“一体化”体系。通过搭建面向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大众的“三大平台”,建立对农产品生产、物流、销售全过程的监控网络,积极构建“基地→平台→餐桌”的“一体化”产业链条。三、打造农产品风险防控体系。统购分销与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签订农资供应合同,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技服务等服务,指导农产品生产,保证生产过程安全;“三大平台”与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签订农产品采购合同,通过分拣、检测等流程,保证流通过程安全。
市人大代表、武胜县信访局局长余波:
建议用好“伟人故里”品牌,致力“红色广安”经济社会发展。一、争取中央层面支持 。建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会,重点研究邓小平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经验和智慧、“三步走”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和丰硕成果、红色广安的意志传承和新时代的卓越贡献等,在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用伟人的影响力推呈广安;力争将小平干部学院纳入中央部委指定的干部培训学院;运用小平同志的影响力,让“伟人故里一定要有机场”理念根植于心,推动广安机场在“十四五”期间立项建设。二、争取省级层面支持。继续开展好“致富思源、共建广安”活动,以各地商会名义推动;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机遇,争取更多资金、项目;争取小平干部学院成为全省党员干部培训指定学院之一。 三、市本级发展规划建设 。打造广安“半小时经济圈”,实施好“市县同城”发展战略;实施区县品牌战略;将广安境内的红色旅游景点结合“红马”赛事,统筹整合成经典红色旅游线路。
市人大代表、人行武胜县支行行长苑平:
建议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积极完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及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等构成的结构合理、竞争充分、运行高效、支持有力的银行业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二、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合作,特别是川渝合作政策契机,加大外地金融机构引进力度,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到广安设立分支机构,增强金融服务供给。三、实行“引进为主、组建为辅”原则,引进和培育信托投资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销售公司等,鼓励和支持各方力量创建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融资担保、投资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与金融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形成运行高效、服务规范、种类齐全的专业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拓展金融服务范围。
市人大代表、岳池县环境卫生管理所副所长胡光辉:
建议加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一、切实加强对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各区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率先实行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启动选择一定数量条件适合的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二、加快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提供经费支持,按照分类标准规范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营造垃圾分类的氛围;在试点小区设立督导员及志愿者,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宣传、监督和引导,并为垃圾督导员提供相应经费补贴;建立和完善分类后各类生活垃圾的分类运输和处置系统。三、加大宣传力度。要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要做好入户宣传和现场指导,提高市民认识,积极参与,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市人大代表、广安区万盛街道五福社区党委书记朱玉华:
建议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一、理顺村(社区)与乡镇街道或部门职责边界,落实事务准入,费随事转制度,为村(社区)减负,让干部能有更多精力和时间用于社区自治。二、将不遵守村(居)民公约、小区管理规约的村(居)民纳入诚信系统管理。三、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通讯等平台加大市民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宣传,提高市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小区院落事务由居民协商解决,减少社区工作难度,减少乡镇、街道行政成本。四、提升城乡社区干部待遇。提高岗位任职津贴,为其缴纳“五险一金”;解决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政治出路,以提高履职积极性。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吴习伦:
建议积极向上争取,将广安市规划布局为重大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生产、储备基地。一、抢抓“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以将广安市规划布局为国家级(或省级)重大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生产、储备基地为目标,深入研究中、省政策,积极对接汇报,争取纳入中、省规划“盘子”。二、依托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协作园区、岳池医药产业园区等现有医药产业平台,利用岳池县、前锋区已成功引进投产口罩厂、防护服等优势条件,进一步出台激励措施,筑巢引凤、做大做强,为成功争取重大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生产、储备基地创造良好基础性条件。三、迅速开展争取筹备工作。应当想在先、动在前,化危为机、主动出击,在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同时,提前准备申报创建重大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生产、储备基地所需的“硬”“软”件条件,以主动性赢取大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