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16期
发布时间:2016-07-15作者: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第16期
(总第438期)
编者按: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永恒到结对帮扶的华蓥市禄市镇姚家塝村开展了扶贫督导调研,并召开了镇村干部座谈会。现将其讲话(摘要)编发于后,供工作研究。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永恒
在华蓥市扶贫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这次参加北京“两会”,有两件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大事与大家分享。一是分管扶贫攻坚的汪洋副总理来四川团,听取代表的发言后讲话,强调了“精准”的重要性,扶贫攻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帮扶措施一定要“对人、对户、对路”。我们在基层扶贫工作中,比较注重“产业规模发展、片区面貌改善”,两者的相互关系必须摆正。没有“精准”的对人对户对路,简单的产业规模发展和片区面貌改善可能会偏离“精准”扶贫攻坚目标。汪洋副总理讲话提到,整个片区都种上果树了,贫困户的地不宜种果树怎么办?全村都养羊,贫困户不会养怎么办?汪洋副总理的提问令我“脑洞大开”。对人对户对路是我们扶贫攻坚的现实目标,是必须做实做好的第一步。产业规模发展和片区面貌改善是我们脱贫攻坚的发展奔康,是巩固成果的第二步。没有“两不愁、三保障”的第一步就走第二步,可能偏离“精准”目标甚至流于形式;没有产业发展和面貌改善的第二步,第一步的成果就难于巩固。市委市政府把二者结合起来“两步并作一步走”,上下一心做好了做实了,将是广安脱贫攻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二是侯书记在会上领衔提交了“加快城镇扶贫攻坚工作的建议”,引发了广泛点赞和众多附议。正如侯书记所说。城镇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较之农村更甚,没有土地一类可供劳作的基本生产资料,米面油水电气都是“硬支出”。听了国务院扶贫办刘永福主任在全省地厅级主要领导读书班上的报告才知道,国家把城镇贫困人口脱贫作为第二步工作安排到在“十四五”。市委市政府以伟人家乡的政治责任和担当,不但承担了今年全省率先脱贫摘帽5个县中3个县的光荣任务,还提出城乡统筹发展、同步脱贫奔康的目标,这是第二个“两步并作一步走”。省委东明书记也对广安的脱贫攻坚工作寄予厚望,要求既出成果又出经验。
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省委的希望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切实把这两个“两步并作一步走”的工作做实做好,向上级和群众交上一份有份量的满意答卷。
二、进一步因地制宜。华蓥市禄市镇是上一轮农村集中规模经营改革的排头兵,创新发展了沿山的黄花梨产业,近期又有了与贫困村一路之隔的“玫瑰花海”。姚家塝村由于沟深土薄,这次针对贫困户的主要帮扶措施是家庭种植养殖。家庭种养业并不丢人,中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制度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回顾历史就知道,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但不一定是农村改革农民增收的唯一道路。要站在新一轮农村改革深化的高度正确处理好大产业、大业主与小生产、小农户的关系,以大产业引领小农生产,让小农生产融入产业市场。建议从村里的实际出发,把农业生产能力改善,特别是改土、改水、改路、改圈舍提升到更加突出位置来安排,把生产能力改善作为农村面貌改善的主要内容,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各个对口帮扶单位再积极努力,把闲置的村小学改造成村级综合设施加以有效利用,完全可能让路那边成规模的“玫瑰花海”与路这边小农户的“生态田园”相辅相成,各领风骚。
三、进一步攻坚难点。因病致贫返贫占贫困户的比例相当高,是扶贫攻坚的难点。全国的比例是42%,刚才扶贫局的同志讲华蓥市是72.3%,全广安市是64.08%,广安区高达78%。我们不讲占了大多数就应当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都放到这个方面来,但应当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积极解决这个涉及基本医疗制度改革的重大问题。
一是不能没有识别标准。贫困往往是“多因一果”,因病如果是主要原因,要有相对统一的几条标准。是按病种分还是按就医支出分、是按医疗费用总支出计算还是只计“合规”医疗费用?要把家庭医疗支出与当年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作为精准识别的主要标准。
二是不能没有政策标准。全面小康、脱贫奔康的总目标来自上级,基层就要细化政策。比如,提出“就医零支付”的目标是否超越现实阶段和基层能力(这是离休干部才有的待遇),是指“合规(政策范围内)”的就医支出还是全部就医支出(据我们了解,市一级医院不“合规”(自费)的部分接近50%),是仅指主要患病者还是全家人看病吃药都零支付?其二、当前卫生计生部门、民政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这些政策还需要基层实践的检验。比如,所有政策都用完后,还会不会有“灾难性医疗负担”的贫困户?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出现“灾难性医疗负担”这么办?政策还需要不断完善,还需要在普遍有效的基础上,具有针对极端情况的弹性空间。
三是不能没有投入渠道。当前的因病致贫返贫帮扶政策,主要是动用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基金。且不说动用基本医保基金是否有涉及其他参保人员的社会公平问题,起码,我们的政策制定部门至今还没有认真测算过,近20万扶贫对象的“就医零支付”较之基本医保要增加多少投入,占基金的多大比例。如果“新农合”基金不具有这样的“兜底”能力,就要尽快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努力争取从中省市的财政渠道另行安排于之相应的专项资金。
这次来看到了工作的进展,看到了大家的决心,各级各方继续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经得起上级、社会、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扶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