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建设管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关系群众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广安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民生关切,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助推公厕建设管理,努力补齐群众生活品质“短板”,打通民生“幸福通道”。
建议督办:“查”到重点上 “督”到关键处
“老城区文化馆的公厕,拆除20年未建设,整个水塘堡片区无公厕。”“洪洲大道只有区农业局楼下有公厕,向东至白塔大桥才有公厕。”“农村公厕普遍无专人管、无专门经费开放,门窗长期破损,经常停水停电”……公厕建设管理问题引发代表热议。
针对这一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对《关于城乡公共厕所建设管理“补短板”的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建琼带领督办组成员及提建议代表多次到洪州大道、城北老旧住宅区和麻柳湾市场等实地调研群众反映集中的无厕可用、无人管理等问题;组织承办单位、提建议代表、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就公厕建设管理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并共同探讨。督办组要求,相关责任单位要将群众需求作为导向,因地制宜有序推动公厕管理服务提升。
专题询问:“问”在点子上 “答”在心坎里
“2023年,代表提出建议在广安二中附近增设公厕,部门回复已进行选址并尽快施工,但为何直至2024年9月底经多方督促后才开放使用?”“请问区住建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破解群众‘如厕难’及公厕管理问题?”
……
2024年12月30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意见建议办理”专题询问会,就城乡公共厕所建设管理、老旧小区改造等情况对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询问。在2个多小时的询问过程中,提问人开门见山,问出了百姓心声;应询部门坦诚直言,答出了责任担当。特别是对如何解决“小厕所大民生”问题,与会人员集思广益出主意、想办法,现场对多个问题解决方案达成了共识,实现了人大寓支持于监督的目的和效果。
专题询问结束后,区人大常委会对做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进行了研究部署,及时将补齐建设、管理、标识短板等建议提交区政府办理,全程跟踪监督,确保问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
工作评议:“评”出真问题 “议”出新成效
城市建设管理是住建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区人大常委会对区住建局等5个部门开展工作评议。为全面深入了解区住建局工作情况,工作评议调研组向部分人大代表及群众开展问卷调查,并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调研,重点对公厕建设管理的“急难愁盼”进行梳理分析,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反馈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求及时整改到位。
工作评议意见下发后,区政府及住建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确保评议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落到实处。截止目前,2024年已建成公厕13个,在建公厕14个,2025年规划建设公厕46个,并完善公厕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下一步,区人大常委会将以更大力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更实举措持续跟踪公厕建设管理工作,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履职成效,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作出积极贡献。”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建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