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前锋区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人大代表“家、站”建设,打造以家为中心、站为延伸的代表履职平台体系,架起代表与人民之间的“连心桥”,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推进前锋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标准化建设,营造亲民氛围
“要把‘家’‘站’建在群众家门口,零距离贴近群众,让群众一抬头就看得见、一迈腿就进得来、一反映就有人回应。”
2022年以来,前锋区按照上级关于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区域特点和镇街特色,通过深入调研、分析研判,在闲置村办公室、社组聚居点周边等群众聚集、代表常去的地方,规划建设了26个标准化家、站。
走进观塘镇人大代表之家,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几个大字尤为醒目。一旁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宪法》《代表法》等法律书籍,选民反映问题记录台账和代表履职档案也摆放有序。
“我们观塘镇人大代表之家的各个功能区都按照‘家’的氛围设计布置,核心是体现‘代表群众亲如一家’的理念。下一步,我们还要把工作制度、履职风采、代表信息、民生实事全部上墙,并设立选民的‘心愿墙、回声墙’,确保代表之家更亲民,代表履职更有归属感”。观塘镇人大主席杜泽光介绍道。
图:观塘镇人大代表之家
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黎代表,我们家门口最近经常有人倒垃圾,这么热的天气,蚊虫满天飞,你说怎么办?”“王代表,我们安置房的停车位建议规范一下,不要乱停乱放。”
7月17日是龙滩镇各代表联络站的“代表接待选民日”。一大早,这里就聚集了8名群众,反映问题、咨询政策,十分热闹。镇人大代表黎梅,热心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细心登记群众诉求,对能现场答复和解决的绝不拖延推诿,不能现场答复的及时上报,忙得不亦乐乎。
“原来只晓得人大是大机关,很高大上,但平常接触较少。自从村里有了代表联络站,我才晓得人大就在我们老百姓身边,一有啥事就可以直接去反映。”许家村群众说。
这样的接待日活动,已成为全区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家站“零距离”联系选民、服务群众的履职缩影。为保障“家、站”工作有章可循,区人大常委会从严格制度保障入手,不仅建立了代表联系选民登记簿,明确“代表接待选民日”,还建立健全了代表活动、档案管理、履职考核等15项规章制度。同时,鼓励镇(街道)领导干部代表带头进驻“家、站”,让驻区的省、市人大代表和区、镇四级人大代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成为常态化。“家、站”正式运行以来,累计接待选民5000余人次,收到选民意见建议3000余件,解决问题1000余个。
常态化运行,激发代表活力
建好不是目的,运行好才是关键。前锋区充分利用好“家、站”场地优势,不断巩固完善“家、站”内涵。
积极组织代表在“家、站”开展学习,采取举办讲座、集中学习、发放资料等形式,把“家、站”建成“大课堂”;落实调研、视察前集中学习机制,定期组织人大代表集中学习,有效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更好为群众服务。
“家、站”建成后,前锋区的代表们有了阵地,开展活动更加积极,为民服务干劲更足。
“不仅能在这里学到知识,还能在这里解决群众实实在在的诉求,我感到很满意。”谈光建代表高兴的说。
截至目前,前锋区各“家、站”紧紧围绕围绕现代农业、社会公益事业、民生事业等开展视察调研活动1300余人次,为民办实事650余件。
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主任田红亮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用活代表履职平台,努力把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民情民意的‘集聚地’、联系选民的‘连心桥’,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是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单元。这里关乎人民知情知政,关系人民当家作主;这里有万家灯火的忧与乐,有老百姓柴米油盐的期与盼;代表在这里倾听民意、服务群众,家站成为了联系群众的好场所、履职尽责的好阵地、汇聚民智的好平台。从房前屋后的“身边事”,到公共服务的“大民生”,人大代表们活跃在一线,履职在基层,为前锋高质量发展凝聚了人大力量,彰显了人大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