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人大常委会助推乡村振兴侧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武胜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立足自身职能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绘就武胜乡村“富春山居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扎实抓好监督,当好“推动者”
连续五年将推动乡村振兴作为监督工作重点,采取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工作评议、视察、调研等多种方式,打好了监督“组合拳”。一是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五年来,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晚熟柑桔产业发展、优质蚕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猪产业发展等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做好晚熟柑桔产业配套设施用地管理和规划,强化栽桑养蚕技术支撑,增强农村垃圾清运管理,进一步完善生猪保险机制等意见建议。二是开展执法检查。先后对《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等进行了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短板和问题,建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完善工作举措并加以改进。三是开展调研视察。围绕武胜县高效生态农业路径研究、传承农耕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生态渔业发展等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农村公路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柑桔初加工及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嘉陵江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视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工作。四是开展工作评议。先后对县扶贫开发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涉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促进涉农的县政府组成部门依法履职、提高工作效能。五是抓好涉农建议督办。在做好所有涉农代表建议督办的基础上,每年至少将一件涉农建议作为重点建议进行督办,采取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牵头督办、涉农委室对口督办、提建议代表参与督办的方式,确保代表建议办理到位。
积极身体力行,当好“践行者”
主动融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开展联系帮扶、代表倾情参与、人大机关结对帮联等工作,切实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献智出力。一是开展联系帮扶。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人大机关干部分别认真做好所联系乡镇、贫困群众的联系帮扶工作,认真开展感恩教育、卫生防疫、务工指导等相关工作,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使联系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脱贫摘帽后,持续做好了脱贫户结对帮扶。二是代表倾情参与。认真落实县乡人大代表“1对1”联系贫困户制度,组织代表开展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政策扶贫、爱心扶贫、履职扶贫五大扶贫行动。同时,代表们踊跃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做好了走访调研、矛盾化解、帮助生产、意见收集和捐款捐物等工作,当好了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三是人大机关结对帮联。县人大机关制发了《乡村振兴我出力——县人大机关结对帮联活动方案》,成立帮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帮联工作内容和方式。机关各委室深入龙女镇指导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规划图,推动各村(社区)编制了乡村振兴“一村一方案一图”。
深入开展宣讲,当好“传播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更好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活力,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发动县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两支力量,对党和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进行宣讲。一方面,县人大机关干部依托调研、视察、“1+N”干部联系群众等方式,经常深入各乡镇、村社中开展宣传,宣讲“中央一号文件”,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等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并对重点工作进行解读。另一方面,发挥代表的宣传引导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在走访选民中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和要求,动员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到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中,营造“人人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杨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