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47期
发布时间:2020-12-07作者:来源:点击:
第47期
(总第597期)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20年12月4日
按:2018年8月,市人大机关干部刘伯林同志被选派到武胜县烈面镇高峰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来,该同志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纾困解难,帮理发展思路,带领全村增收致富,做实事见真效谋发展,其事迹被评为“最美驻村帮扶故事”。现将其驻村帮扶脱贫攻坚工作故事印发,供学习借鉴。
情驻高峰 心系群众
——市人大派驻高峰村第一书记刘伯林
2018年8月,我被选派到武胜县烈面镇高峰村驻村帮扶脱贫攻坚,作为一名从军20年的军转干部,烙印进骨血的军人品性驱使我不假思索地接下任命,承诺一定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初到高峰,经过一月余的调查走访,了解到高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全村青壮年较少,常居人口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大量土地闲置,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全村仍有56户贫困户,贫困人口 191 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退出任务依然艰巨。鉴于该村情,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户增收,保障民生仍然是我的工作之重。
做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今年年初,正是全县大力发展稻鱼稻虾的时期,我正在4社查看虾田施工情况时,年过六旬的贫困户王远吉热心地邀请我去他家喝茶解渴,并说到:“刘书记,这个稻鱼稻虾好得很,以前看到这些闲置的土地就心疼,现在都流转利用起来了,我们既能拿到流转金又能在这里打工,这样收入就增加了不少。”听到群众如是说,我倍感欣慰,只要能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我所做的都是值得。
然而就在7社,大部分群众对流转土地搞稻鱼稻虾工程的热情度很高,但有一户因土地确权纠纷解决不令其满意为由而不愿流转土地,另一户因舍不得离开土地不愿流转土地,导致该社的土地流转工作进展停滞不前。我拒绝了王远吉的邀请,随即召集村干部到7社这两户人家做思想工作。
乡村建设与振兴的主体是村民,只有尊重和保障了村民的真实意愿和切实利益,才能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土地流转大势所趋,符合村民的根本利益,说服工作势在必行。经过我和村干部几次登门开展政策解读和思想转变工作,两户终于同意流转土地。同社的贫困户张俊一边积极丈量土地流转面积,一边神采飞扬地跟我说:“这下我可以放心出门务工了,再也不担心家里的地老婆种不过来了。”
带领全村脱贫增收,是我作为第一书记的使命和担当,脱贫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1社贫困户谭锡友原本是挑着担子在乡间叫卖的挑货郎,随着乡村公路的普及,谭锡友的卖货方式升级,由扁担变成了电动三轮车,这大大提高了卖货效率。但在组织给村民修便民生产路时,谭锡友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标准的入户便民生产路宽度仅一米,不能供宽3米的电动三轮车通过。一条长220米左右的便民路成了他脱贫的掣肘。谭锡友向我反映这个问题时,显得有点羞赧,他想把入户便民路扩宽至3米。听罢他的诉求,我安慰他不要着急,村上会想办法的。我想对于每一个力图自救的贫困户,他的勇敢和勤劳最不可辜负的难得品质,如果一条小小的便民路阻断了脱贫的途径,将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失败,脱贫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先后联系了市、县扶移局,反复争取指标,终于不负所托,为谭锡友修筑了一条宽3米的便民路。如今,我常能听到他开着三轮车叫卖的声音,我想贫困户都如此坚强勤劳,脱贫攻坚战必将决胜。
做“留守乡村”的守护者
现在的乡村,几乎皆由老人、儿童留守,是一个留守的乡村。这些弱势群体互相依靠生活在乡村,缺乏城市人所享有公共资源和物质条件,既孤独又落寞,我愿成为他们的守护者,呵护他们前行。
贫困户彭寿伟和彭王明,家境贫寒,当初受封建思想影响,为了延续血脉均娶了智障的妇女作为妻子,结果均生育了几个智障子女,多生劣生更加剧了贫穷程度。彭寿伟、彭王明日复一日的耕作,丝毫不能减轻自家的贫苦程度,因此应当将他们纳入政策兜底范围,保障基本生活。我积极主动与镇政府沟通接洽,通过多方论证调查,两户贫困户如愿享受到了相关惠民政策。
前段时间,我带着消费者到彭寿伟家购买土鸡蛋,彭寿伟拿出早都准备好的土鸡蛋打算送给我以示感谢,并说到:“有了刘书记,我们家的日子总算好过一些了。”我果断拒绝了他的“谢礼”,他反而显得有些恼怒,当听到我说会经常带消费者来购买土鸡蛋时,他又感到很欣喜。我想正是这最朴实和真挚的情感流露让我内心一片柔软,甘愿做他们的守护者。
最近总是接到村民的电话,询问我村委会的学校什么时候开学,孙子放假在家调皮得管不住、作业也辅导不了。我耐心作出解释,由于目前正处于疫情期间,尚未接到假日学校可以开学的通知。去年,村委会成立了假日学校,村委委员孙碧芬、童伴妈妈蔡洋敏是学校的老师,授课内容主要是文艺课、趣味活动、健康常识、课程辅导、爱国教育等,以给村里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节假日期间良好的学习和玩耍环境,引导留守儿童养成了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亲子教育的缺位。但在学校成立之初,课桌凳子缺乏,有些孩子们只能站着或者坐在地板上,看着他们童真的笑颜,真是于心不忍。因此,我主动向帮扶单位市人大反映了该情况,得到了组织的大力支持。几天后,40套美观的课桌整整齐齐的放在教室里,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他们需要关心和呵护,我乐于做他们的守护者。
做“凡间”的好人
住在活动室附近的周群芳是佛教信徒,善良朴实,我们都称她为“周大师”。“周大师”喜欢来找我聊天,倾诉群众所遇困难、讨论佛教经义,不是信徒的我还是耐心倾听,这是百姓对我的信任,不可辜负。有一次听她说去相关部门反映问题,遭到工作人员的冷淡对待,我当即与该工作人员进行了电话沟通。该工作人员接受了我的建议,后来热情地接待了“周大师”,她跟我说,接访人员对她的态度变好了,她很高兴,并说:“刘书记,你是凡间的好人。”
这句包含佛教话语的夸赞,正是我驻高峰的价值追求。驻村接近2年来,不求做雄心壮志的功绩昭彰者,但求做一个百姓认可的好人,就像春雨一般细微,润物无声,沁人心脾。这便是我对高峰的情怀,2年驻村,一生缅怀,心系群众,无愧无悔。
编辑:姜丽华 信息邮箱:gardgz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