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3期
第3期
(总第520期)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9年3月7日
●综合信息
《广安市城乡污水处理条例》于3月1日实施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市人大社会委赴省人大交流对接工作
●党建要闻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四个强化”做实学习研讨活动
第五支部开展常态化集中学习活动
综合信息
《广安市城乡污水处理条例》于3月1日实施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广安市城乡污水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宣布《条例》将于3月1日正式施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席世洪出席发布会,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唐明光主持发布会。
会上,席世洪介绍了《条例》出台背景、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主任委员王正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张学成,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何斌,市住建局机关党委书记唐振江分别围绕条例的特色、人大监督、条例规定的政府及部门职责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污水治理是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条例》对于有效解决我市城乡污水处理中的问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落实省委对广安“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制定过程中,市人大成立立法项目组,广泛开展听证、咨询、沟通、协商,深入研究论证,总结我市城乡污水处理工作经验、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外地立法经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最终完成起草工作。《条例》于2018年10月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18年12月7日,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查批准。
《条例》共六章42条,坚持问题导向,根据立法调研发现污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污水处理运营维护单位、政府及其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职能职责。《条例》突出了地方特色,呈现出“洁净水”行动成功经验法制化、生活污水全域治理、明确了河湖长在污水处理工作中的职责、探索农村污水处理地方立法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体系、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维护中的问题细化延伸了法律法规的规定、构建了“政府监督+企业自行监测+社会监督”的多元化污水处理监督管理体系6个特点,也是我省首个针对污水处理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的探索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下一步,我市将在大力学习宣传、坚持齐抓共管、加强监督问效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确保《条例》实施到位。
(冯浩 刘秦君)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切实加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为人民群众打造更加健康、更加安全、更加舒心的饮食环境,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监督工作安排,3月5日至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成立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采取座谈调研、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方式,兵分两路赴广安区、前锋区、岳池县和武胜县,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在实地检查中,检查组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学习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律情况,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经费保障及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生产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情况等方面内容,到部分畜禽养殖场和种植业基地、农贸市场、学校食堂、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食品销售单位、餐饮服务单位以及基层食品监管所开展相关检查工作,现场反馈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并督促整改落实。
在交流座谈中,检查组将实地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如数反馈给了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对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把开展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细化落实举措,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管责任,持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在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上要具有主动意识、前瞻意识、创新意识,开展各项监管工作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目标性、可追溯性。在落实法律法规要求上要更加有力有效,严格对标法律要求,从源头防控,对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管理,并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倾心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和谐繁荣广安营造安心舒适可靠的环境。
市委常委、副市长李继刚出席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和斌、席世洪参加执法检查活动。 (张焱秋 罗前兵)
市人大社会委赴省人大交流对接工作
新机构、新人员、新任务、新要求,作为新设的专委会,市人大社会委的具体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重点如何把握?带着这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安区委书记文建平率市人大社会委一行赴省人大社会委对接汇报,请求指导,并与省人大社会委领导和同志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文建平代表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对省人大一直以来对广安市人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介绍了广安市人大社会委基本情况,汇报了2019年工作打算和思路,并恳请省人大社会委在学习培训、会议承办、工作开展等方面给予广安更多的支持、指导和帮助。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社会委主任委员郑树全充分肯定了我市人大社会委加强新时代社会建设工作的思路计划,对今后的工作寄予厚望,并就社会委职能定位,下一步工作重点,立法监督作用发挥,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指导,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李汶锶)
党建要闻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四个强化”做实学习研讨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聚焦“两转一提一抓”活动阶段性任务,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四个强化,四个增强”,确保学习研讨做实功、见实效。一是强化学习教育,增强党性意识。将学习研讨阶段的学习内容纳入各党支部“三会一课”重点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抓思想根基,学业务、强履职能力,编印发放政治理论学习汇编、人大工作制度汇编等学习资料210本,明确学习研讨阶段24项具体学习任务,积极筹划开展机关公文写作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水平。二是强化支部生活,增强组织意识。注重发挥党支部的基层堡垒和组织保障作用,在日常自学基础上,坚持每个党支部每周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活动,督促各党支部对学习研讨中查摆出的问题逐项梳理、形成清单,做到学前有计划、有目标,学中有体会、有讨论,学后有清单、有台账,使学习研讨清单化、要求任务化、效果目标化,目前7个党支部已开展集中学习研讨21场次。三是强化典型学习,增强对标意识。对外,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为学习标杆,组织9个专门委员会、4个办事机构赴省人大对口委室学习先进理念、经验做法和工作方式,积极衔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到我市开展职工运动会等联谊活动。对内,积极筹划选树机关“抓落实”先进委室、先进岗位和先进标兵,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动性。四是强化廉政建设,增强法纪意识。坚持在机关干部职工会前播放警示教育片,督促各党支部坚持在“三会一课”前唱国歌、学党章党纪、学法律法规,引导干部职工以案为鉴,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以规为镜,从严管党治党,强化纪律规矩约束;以身作则,强化责任落实,增强法纪规矩意识。在机关开辟党风廉政建设宣传专栏3期,组织开展廉政新规知识学习5次,强化干部职工廉政教育。 (张焱秋 罗前兵)
第五支部开展常态化集中学习活动
支部是党的建设工作的最基本单位,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关键在党支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在开展“两转一提一抓”活动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各党支部的基层堡垒和组织保障作用,引导各党支部聚焦“两转一提一抓”活动阶段性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开展支部活动,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探讨交流等形式,组织支部党员干部职工学思践悟,及时将学习“两转一提一抓”活动部署精神和开展学习研讨内容纳入支部“三会一课”重点学习,明确活动关键步骤、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第五支部在坚持日常个人自学基础上,经常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引导党员干部围绕学习主题进行认真研讨,话感悟、谈体会、摆问题、提能力、抓落实,支部党员干部纷纷结合岗位特征和工作性质,开展广泛深入讨论,对学习研讨中查摆出的问题逐项梳理、认真归纳、形成清单,认真做到学前有计划、有目标,学中有体会、有讨论,学后有清单、有台账,使集中学习清单化、要求任务化、效果目标化,确保支部学习研讨做实功、见实效。同时,该支部还将唱国歌、学党章党纪、学法律法规纳入支部“三会一课”会前必修动作,将主题党日活动与革命传统教育、人大业务工作、经济发展和监督工作等紧密结合,进一步坚定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宗旨意识,不断丰富主题党日的形式和载体。自“两转一提一抓”活动开展以来,该支部已举行集中学习4场次,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易铭珅以及市人大经济委、预算委、常委会研究室有关党员干部全程参加了学习活动。 (张焱秋 周瑶)
分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人民权力报》《民主法制建设》编辑部;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办事机构;各区市县人大常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编辑:罗前兵 信息邮箱:gardgz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