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9期
发布时间:2018-09-13作者:来源:点击:
(总第510期)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8年9月13日
贵州康养旅游发展考察报告
余 仪、席世洪并康养旅游考察组
(2018年9月2日)
见闻与感慨
不到贵州,不知发展速度有多快——
六盘水市,“无中生有”打造一个5A级梅花山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区,仅一年半时间,就投入约30亿元、建成基础设施和主体工程并试运营。
赤水市,在远离城镇、山顶竹海间建成遐迩闻名的“天鹅堡”“天岛湖”康养度假城,两年多时间吸引了川渝为主、20多个省市的购房业主6万多户。
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将30多万深山贫困人口迁往市、县城区,目前已有60%左右入住新建的“美好家园”,同时随迁了一批与之配套服务的教师、医生和乡镇干部。
江口县,为脱贫“摘帽”大修乡村水泥路,十个月时间新建了3800公里(宽4.5m~6m),实现了“通不了就迁,迁不了就通”的组组通、户户通。
不唯江口,铜仁市“摘帽”县个个如此,江口的里程数只算中等。也不唯铜仁,贵州各处贫困县乡村公路建设都在大干快上。
其实,这只是贵州大办交通的一个缩影。飞速发展的贵州交通,令人刮目相看:机场,每个市州都有2~3个,通用航空也在快速发展。铁路,规划7500公里,其中高铁2500公里、已建成1214公里,正在建设串联各市州的城际高铁环线。高速公路,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通”,正在建设“通乡连县”的加密路网,形成10096公里、六横七纵八联四环线、出省与相邻省份各有4个以上通道、省内通达所有3A以上旅游景区和大部分乡镇、连接国家公路枢纽、铁路枢纽、机场等重要交通运输枢纽及产业基地,在经济区之间、城市群城际间车道数达8车道以上的高速路网形态。
不到贵州,不知面貌变化有多美——
“天下第一……”“世界最……”“中国最……”等标志、名号如雨后春笋,却并非夸张,名副其实。
纽约时报发表的美国记者调查:“中国最美去处——贵州、杭州……”。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传说,已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新诠释而反转,成为贵州崛起的历史注脚。
曾经的“江南煤都”六盘水市,由三线建设而兴,因资源、环境而困,一度污染、凋敝不堪。通过转型发展,华丽转身为著名的康养度假生态旅游胜地,年游客总人数达2000万人次以上。“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市民群众自豪地说:“我们六盘水人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不到贵州,不知赶超魄力有多大——
贵州康养旅游的形象品牌是“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这是对标瑞士、法国等欧洲山地国家风格的战略定位 ,它不仅体现在概念创意和建设规划上,而且体现在技术设计和工程打造上。
大手笔需要大投入。贵州的融资能力和投入力度强大得难以置信。规划面积67.21平方公里、计划投资96.85亿元的六盘水梅花山景区,是由钟山区政府的一家公司融资投入建设的。类似这样投资数亿、数十亿的大项目,由地方国企尤其是县属企业承担投资建设主体,六盘水各区市县都有一批,在贵州各地也比比皆是。贵州全域推进村村通油路、组组水泥路,就是省级投资60%、市县各20%这样干的。
无独有偶。重庆市江津区,为打造四面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专门建置一个镇——四屏镇,投资80多亿元专项建设由主城区—四屏镇的高速公路,区、镇政府的公司负责6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土地收储、农房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该镇政府的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去年打造“双胞胎村”体验型度假旅居设施,就花了约1.3亿元。
不到贵州,不知各级干部有多累——
铜仁市去年3个、今年4个贫困县“摘帽”。攻坚年,县、乡干部“尽锐(数)出战”,县级机关(包括人大、政协)除留1人值班以外,所有干部驻村包户,全年定位定责,干部做工做活,搬运劳工、项目监工、田间帮工、济困代工、理家杂工、政策宣工、技术教工、服务勤工等,见活就上,不叫苦累,伤病残亡皆有之,但都说无怨无悔。其境界和劲头,令人叹服。
毗邻泸州的赤水市,有个县级干部介绍脱贫攻坚时说,“我们这边干部做的活路,泸州一半也赶不上”。初听还以为“夜郎自大”,后来一路见闻,始信不虚。
在所有的艰辛付出中,脑力比体力还更多更累。近几年,贵州大数据、大健康、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等大战略、大行动、大突击,势如潮涌,一浪更比一浪高,干部便是弄潮儿。他们跻身科技前沿和时代高端,使爆发力于弯道超车,领跑全国;他们敢闯敢冒、敢为人先,自言“过去垫底千百年,今朝崛起把身翻”;他们认真负责、对标一流,康养旅游项目和工程既大气、又精致,既时尚、又本色,大有工匠精神,颇具唯美风度。为之付出的智慧和心血,非常人可比,亦非“累”字了得。
领悟与启迪
此行考察,感受了贵州后发赶超的巨大变化,也经历了从观摩到震撼、由叹服到取经、变历史偏见为时代尚品的心路历程。由于时间、资料、信息渠道所限,获得的信息难免只鳞片爪,数据不大精准,但我们仍然努力寻真、贝海拾珠,还是得到了不少体会和启发,以下几点感受是最深的。
——康养旅游,既是大产业,更是大事业,需要站高谋远,系统推进
产业要有眼光,事业需要环境。贵州康养旅游异军突起,得益于交通条件的大改善。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行游路网,使过去的穷乡僻壤得以“显山露水”、价值凸显。如果说,康养旅游是一个大磁场,那么,经天纬地的交通网络,就是条条劲道十足的磁力线。
——康养旅游市场火爆、前景广阔
近年来,贵州瞄准川渝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和高温高湿气候变化的需求,大打康养旅游牌,在战略上抢占先机、主营川渝、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在战术上引领高端塑形象、迎合中端造品质、顺应低端出特色,成功吸引了市场的目光和脚步,赢得了先行先导主动权。
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环绕的“花海文化城”,规划号称“世界花园中养生福地、避暑天堂”的城区近30平方公里,在建约7平方公里,景区年游客量已达600余万人次。
水城县有个百车河,风景独特,政府主导打造37平方公里的大健康生态旅游区,规划得体,造作精致,适应高、中、低端多层次市场需求,可容纳康居、度假客户10万人以上。
今夏酷热,川、渝盛行避暑,人、车竞发,奔涌凉乡。与重庆接壤的桐梓县,一时间涌入30多万避暑客流,其中一处山村度假区,就有5000多个岳池人。
如此火热的市场盛况,即令周边业者,也叹为观止。
——康养旅游产业,需要政府与市场联手发力、同向互动
广义的康养旅游市场,在加速扩容的同时也在加速分化,在快速爬升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转向,需求多极化、选择多样化、主体多元化、消费多层化是基本趋势。这就要求把握方向、找准定位,在事业发展的立场上发挥好政府作用,在产业发展的形态上运用好市场力量,从而为了共同的目标政企合力,联手使劲,共襄盛举。
——康养旅游发展,要谋定后动、有序推进,也要不失时机、争先竞速
从名噪经年的利川苏马荡、石柱黄水冷水、赤水天鹅堡天岛湖成长过程得失来看,规划落后于需求、政策落后于市场、上层落后于基层、政府落后于资方的现象突出,教训深刻。正因为如此,后发的凉乡热土,在谋篇布局上十分注重概念创意、高位规划,在项目实施中务实抢占市场高地,闻“机”起舞,取得了又好又快的效果。
展望与建议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宕山渠水,不遑多让!“一山”峰峦、“两江”流域,自然本底不错,秉赋资源亦殊,消费需求日盛,周边市场火热,如果坐看人、财外流,“抱着金碗讨饭吃”,那将愧对历史,愧对人民。
放眼望去,康养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发展机遇窗口尚存。广安应当奋起直追,后发赶超,发挥边际优势,光大川东门户,加速构建川渝康养旅游发展高地。
1.把康养旅游(包括休闲、度假、养老、修炼、体验、医养、康复、运动、健身、风情、文化、景观、生态旅游等)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大产业、大事业来抓,从思想观念、组织领导、体制机制、要素投入、环境条件上予以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2.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高水平、多维度、广视角地研究制定全市康养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系统谋划、全域布划、重点策划、多元刻划,走交通为引、旅游为媒、康养为体、“+式”为链的统筹发展路子,形成一干多支、百鸟投林的主场优势。
3.以市场为导向,客观定位广安康养旅游发展路径。“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市场需求由消费者说了算。川渝康养旅游的消费者是多元多边多层次的,因此,供给侧的产业链条和产品方向也应当多向多节。
4.重新审视和完善广安交通发展规划,正视并解决广安在全国、在川渝交通大格局中已然“边缘化”的困境,大力构建外向型、高密度的立体交通大网络。
5.贯彻省委支持广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的部署,推进广渝间融合式、一体化发展。
6.放开“两只手”(政府行为、市场行为),聚力“三元会”(市、县市区园区、乡镇三层积极性),在政府主导中激发多层活力,在规划引领下运用市场力量,形成既鼓励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又引导拧成一股绳的动力机制。
7.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处理好康养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善于在绿水青山中彰显出金山银山。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8年9月13日 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