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14期
发布时间:2016-06-08作者: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第14期
(总第436期)
按:5月11—12日,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江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仪参加视察、调研,并作了讲话。现将讲话内容整理印发,供工作研究。
在全市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
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余仪
(2016年5月13日)
全市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座谈会,旨在交流沟通情况、研究探讨下步工作。
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视察、部署,多次作出批示和安排,主持研究制定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市政府分管领导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得到省上领导高度评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彦蓉多次率队来我市调研,聚焦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专题,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示省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安并总结、宣传、推广广安的经验和做法。二是得到省人大及省级有关部门充分肯定。省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全方位发力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高度肯定,多次向全国人大汇报,反映我市的做法和成效;省级有关部门一致认为我市治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多次多个场合宣传广安做法。三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此给予肯定和支持。随着法治意识增强、健康意识增加、安全意识增长,各方在看到党委政府为此所做大量工作、切实享受到好环境的同时,对水环境越来越关注,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一个时代潮流。
市人大常委会历来高度关注水环境,二、三、四届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监督。本届常委会回应群众关切、延续历届做法,持续跟踪监督水环境,今年安排了两个议题:一是视察全市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二是跟踪监督渠江广安段流域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两个议题均聚焦水环境,因此开展了本次集中视察和分组调研。
刚才听了工作汇报,感到内容详实、举措实在、成效显著。从报告中大量数据、事实以及政策、举措可以看出,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既注重问题导向又着眼全域推进,既注重治标又着眼治本,体现了可持续性、计划性和前瞻性,值得肯定,呈现出明显特点:
一是水环境意识逐步增强。以前水环境意识不到位,在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中还存在推诿塞责的行为,如何把“要我防治”变成“我要防治”、“要我保护”变成“我要保护”、“要我负责”变成“我要负责”,是值得思考的课题。这次视察让我们看到了大的转变,如武胜县政府负责人主动提出,如果上游县治水有力使下游水质变好,武胜县愿意给予生态补偿;邻水县政府负责人也提出,他们将针对大洪河水环境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积极与重庆相关区县衔接生态补偿问题。这些意识都难能可贵。另外,干部群众对水环境也更加关注。如有的村收取污水处理费,群众给予理解和支持,保障了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有的地方群众每户每月出几元钱,不足部分由村集体经济予以补贴。这些过去不可想象、很难做到的事情,已经成为干部群众的义务责任行为,是水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的表现。
二是治污工作加力推进。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想方设法推进治污工作,让我们切实看到了污染源截污断流的行动和效果,也切实看到了污水处理厂(站)正常施工建设的场面,也看到了一些地方出台的政策措施,和中信水务合作的几个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都较好。
三是饮用水源保护条件逐步改善。武胜县正推进河东供水和河西供水工程,以解决该县嘉陵江两岸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这两个工程覆盖了较大范围农村地区和群众,让农村群众吃上自来水、放心水。邻水县整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和资金,将项目实施之后的资产变成资本,建立县级国有水投公司,有效解决场镇和农村供水问题和水质安全保障问题。另外,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区划界,设立标示标志等工作也在陆续到位,体现了饮用水源保护条件在逐步改善。
四是真抓真管、实防实治的风气逐步形成。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过去也在不断抓,但是完全做到真抓真管、实防实治还有距离,而现在真抓真管、实防实治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举措和成效更加实在,形成风气指日可待。花园水厂一级保护区的水源污染问题,从市政府到协兴园区,到相关部门,到协兴园区各乡镇,进而扩展到前锋区、广安区上游乡镇,形成了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五排水水库和长滩寺河上游的水质问题仍然堪忧。五排水水库前期治理效果值得肯定,水面没有水葫芦和其他杂物,但是现在无论枯水期还是丰水期,水质持续为五类,视察中目击之处是一湖黑水,说明来自上游岳池的污染仍然未能得到解决。五排水水库作为武胜县城备用水源和沿途乡镇饮用水源,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危机感不断加重。
二是嘉陵江水质变差并有持续变差趋势。武胜县城饮用水源第一、第二取水口上、下游十几公里江段,水质富营养化,蓝藻生长茂盛,水面漂浮物多,表明嘉陵江水质在变差,而且持续变差,影响饮水安全。
三是邻水县水源安全监管存在盲点。邻水县实施乡村集中供水工程,但安全监管存在盲点,柑子镇集中供水点水源来自山上,每天六千吨供水能力,涉及五万余人,山水沿溪河而下无任何监管保护,无法防止危害饮水安全行为。要高度重视水源监管问题,饮水源头要监管、要设立保护区、要有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切实消除监管盲区,有效防范潜在风险。
几点建议:
一是逗硬落实环保制度,形成严格倒逼机制。严格落实总量减排、项目总量指标前置、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业企业排污红黄牌等环境保护制度,全面报告制度落实情况,多用事例和数据说话。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必须落实逗硬制度,形成倒逼机制,有关的目标问题、项目问题、投入问题,自然就会被引起重视。前述四个制度有三个底线制度、一个前卫制度,建议借鉴省上做法,补充出境断面定标考核制度,科学制定县域出境断面标准,严格定标考核,形成倒逼机制,增强各地治水、护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铁腕整治突出问题,形成零容忍的防治环境。对水污染形成零容忍的防治环境,尤其对突出水污染问题绝不姑息,要下重手铁腕整治。建议:全面终止水库、山坪塘养鱼承包;全面推行县域出境断面定标考核;全面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超标排放和污染隐患;尽快解决污水处理厂(站)污泥消纳处理问题。
三是以改革创新精神,走出防治保护工作新路子。防治保护工作不仅要用常规措施,还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手段来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第一,乡镇污水处理厂(站)运行的体制机制问题,可借鉴重庆做法,促进污水处理厂(站)公司化、市场化,在我市探索“一县一公司”模式,走公司化路子;第二,乡镇污水处理厂(站)运行可持续问题,针对目前乡镇污水处理厂(站)不可持续运行的制约因素,分类研究处理;第三,乡镇供水体制机制问题,研究和推广邻水县乡镇供水公司化、市场化的做法,可持续地推动农村供水问题集中解决;第四,投入瓶颈问题,强化县级政府在污水处理事业中的主体责任,强化投入主体意识,多方解决投入瓶颈问题;第五,城镇管网配套问题,重视解决老街区无管网或不配套的历史欠账问题,新城镇、新街区、新建工程应当实行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不断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
四是大力推进饮用水安全保护立法。立法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各级政府多年来在饮用水源保护方面出台了系列规范性文件,值得地方立法参考。市级相关部门也要多研究多思考,在饮用水源保护立法工作中提出硬措施,好办法,使立法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立良法、立好法、立管用的法,为全市饮用水源保护提供有力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