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4期
发布时间:2014-07-03作者: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总第365期)
按:
在调研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147号建议办理情况座谈会上的讲话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余仪
同志们:
我们这次来调研有三个目的:第一,对代表建议案重点督办,了解建议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第二,进行现场调研;第三,献计献策。今年3月份召开的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提出了149件建议批评意见,会后,市人大常委会从中筛选了10件代表建议批评意见作为重点督办建议案,每件重点督办建议案,都成立了督办小组,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作为成员。关于帮助肖溪水淹区群众消除水患危险的建议案,督办小组由杨润生、我和蒋成文、段方智组成,杨润生同志任组长。此代表建议案的办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同于一般工作,我们督办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帮忙不添乱。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后,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率领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我们今天现场调研,感到不虚此行,收获很大,结合刚才区委、区政府、市水务局的情况介绍和督办小组成员的发言,我讲三点意见,供参考。
一、两个肯定
一是对代表建议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表示肯定。今天我们调研所听到的和看到的,感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分解落实办理责任;市水务局主动作为,牵头协调;广安区委、区政府迎难而上,积极担当,把本代表建议案的办理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文书记任组长、区级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肖溪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肖溪古镇行洪线下居民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今年4月1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到肖溪现场调研、现场办公,有关部门和肖溪镇党委、政府提出和论证方案,征求群众意见,初步提出了居民防洪避险工作方案,向区政府正式上报。可以看出,无论是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还是区委、区人大、区政府,还是肖溪镇党委、镇人大主席团、镇政府,对此都高度重视,此代表建议案的办理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即将确定方案,组织实施,区委、区政府为此早就在想办法、积极筹集资金,所以,我们对办理前景感到乐观,感到心里有底,对办理工作情况表示满意。我们去肖溪调研时,把肖溪老街都走通了,没有出现群众纠缠的情况,看到了居民情绪稳定、社会安宁,表明当地群众对党委政府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二是对区委、区政府“坚持防洪避险与古镇保护开发并重,以避险为主”的思路表示肯定,这是符合实际的,体现了民生优先的原则。
二、四点看法
肖溪古镇的情况,历史悠久,涉及面宽,比较复杂。我认为有几点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一)防洪避险,势在必行。每次渠江洪水,肖溪场镇次次被淹,水位一次比一次高,灾情一次比一次重,近10年来洪水涨幅越来越高,每次不是只涨几十公分,一下子比上次高几米,持续上升趋势,给我们显示了严重的警讯,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今天在肖溪古镇码头时,看见现在的行洪线已到了房顶,洪水位越来越高,今后必定更高。从肖溪古镇维新桥的淤泥堆积变迁,就可证明这一点,过去维新桥下有较宽的水面,桥拱下可行船,现在淤泥堆积,逐年增高,只见一线水沟,桥洞基本被淤泥塞满,这比洪痕碑还要直观,要看过去肖溪历史水位线和现在的行洪线相差有多高,维新桥就是最直观、最有力的见证。今后肖溪面临的洪水趋势是河床淤积越来越高,洪水流速越来越慢,洪水消退也越来越缓。行洪断面越宽,越有利于行洪,行洪断面越窄,洪水位就越高,造成的洪水损失就越大。古人治水采取疏堵结合、疏先于堵,尤其是李冰的治水经验,就是疏导,这值得肖溪防洪避险思考。防洪避险,首先防洪是个大难题,肖溪古镇村(居)民393户1579人的避险是头等大事,尽管过去肖溪的防洪避险没有出现人员死亡,但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高度重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防洪避险,势在必行,不得不避险,非避险不可;不得不解决,非解决不可。
(二)遗留问题,整改应急。2011年超历史洪水,引起了中央、省上的高度重视,省上专门确定了渠江流域灾后重建方案,确定了行洪线下一定要搬迁的基本原则。为此,落实了专门项目、资金和土地指标。要按照中、省、市对避险搬迁和灾后重建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肖溪水淹区防洪避险安居和灾后重建工作。
(三)群众路线,民生优先。现在我们正在开展群教活动,我认为肖溪水淹区防洪避险既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一个契机,建议将此问题作为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来解决,把帮助肖溪水淹区群众消除水患危险作为具体突出问题进行整改。群众路线,民生为先。这些问题,就是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民生问题,将此纳入到对照检查之中,纳入到具体的整改措施之中,就会与群众联系更紧密,使群教活动更具体、更实在。
(四)古镇价值,不可估量。经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又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旧城改造,大拆大迁,把古城、古镇、古建筑破坏得差不多了。随着古城、古建筑的大量消失,遗留下来的古城、古建筑是非常珍贵的,不仅有建筑价值,还有历史意义,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见证,是一定时期一个方面人居环境、建筑艺术的标志。历史越久远,其价值越不可估量。现在有的地方仿照古城、古建筑修建,尽管修的很好,但缺乏历史内涵、历史价值。肖溪古镇的维新桥非常宝贵,要进行保护,它不仅是过去桥梁建筑史的物证,更是渠江流域洪水变迁河床淤积的历史见证。还有不远处的冲相寺摩崖造像也非常宝贵。摩崖石刻是隋唐时期建的,其佛像雕刻、色彩颜料、规模形制都很有价值、非常珍贵,已列为了国保级文物。“冲相者,要冲之相也”,从冲相寺的名称可以看出,是隋唐时期佛教在广安传播的历史,是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冲相寺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是广安其他寺庙不可比的。冲相寺摩崖石刻、维新桥、古镇老街,连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今天我路过龙台时,看见有“朱德元帅故里”的宣传牌,我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查证这段历史,这一带还有很多历史名人。肖溪这个地方今后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无量的,前途是光明的。可以把肖溪、龙台、恒升这一带,以及前锋观阁的大良城等结合起来,联成一线,将别具一格,将会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如不具备条件开发,就要把它保护下来,待有条件的时候再开发,这就是无量功德。
三、四条建议
(一)尊重民意,与民实惠。各种方案一定要把尊重民意放在第一来考虑,一定要给予群众最大的实惠,这样才会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我把沿途调研听到的意见原汁原味地反馈给你们……。制定方案要尽可能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刚才督办小组的同志从各个方面见仁见智提出了建议,对于科学完善方案是有益的。从刚才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来看,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筹资压力;第二,搬迁阻力;第三,古镇保护;第四,沿江攀比。还有其他方面困难和问题,都要综合考虑。
(二)统筹兼顾,变害为利。今天市人大代表杨德高在现场调研中说目前有“三冲突”,即古镇保护、居民避险、旅游开发,这“三方面”都得考虑,“三方面”都是问题,“三方面” 相互矛盾,各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这“三方面”的冲突。“三冲突”如何变为“三兼顾”、“三促进”?就要找到最佳结合点,在结合点上做文章,做到统筹兼顾,变害为利,哪一方面没做好,都会遗留问题。如果只解决居民避险,全部搬迁,那么,古镇保护就成问题,留下的是一座空空的古镇,不仅政府要安排人员去看守、维护、保养,而且没得人气,更加萧条。任何建筑要有人居住,才有生命力,没有人居住,毁坏就快,现在肖溪古镇有的房屋破烂不堪,再来几次洪水,房屋就有垮的危险,所以人与房的关系问题不得不考虑,有人在,就有人气、灵气、商气、地气,否则,什么都没有了。如果古镇没有得到保护,那么旅游开发就没有原动力。现在是害,但要变害为利,把“三冲突”变为“三兼顾”、“三促进”,使防洪避险、古镇保护、旅游开发统筹一体,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正确政绩观,体现走群众路线,这就是我建议把本建议案的办理纳入群教活动的理由。
(三)科学论证,完善思路。对区委、区政府“坚持防洪避险与古镇保护开发并重,以避险为主”的总体思路要坚持,要完善,尤其是总体思路之下的具体实施办法,还需要科学论证。目前是“避险搬迁”,我给你们提个思路,能否变“避险搬迁”为“避险安居”,群众最大的愿望是洪水来时有居住之所,平时有经商之地,即防洪避险,又安居乐业。为此,建议以在新街区提供城镇保障性住房的方式,解决居民避险安居所需。肖溪古镇的居民是城镇居民,又是灾民,受洪水的侵袭,有的属危房,属棚户区,他们符合保障对象的条件,身份没得问题。现在中省对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要学习研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争取建保障房的项目和资金。建保障房供居民避险安居,可采取公租房的方式,也可采取共有产权保障房等等方式。房源问题,可以建新房,也可以供现房,还可采取调剂等多种方式解决,即使全部新建保障房,我算了一下,也比搬迁安置方案少花资金一半以上。这样,就会保持肖溪古镇老街393户村(居)民的房屋产权不变,人也在,房屋也在,平时让他们继续在肖溪古镇经商,洪水来时也有避险安居之所,实现安居乐业。如果有的居民得到保障房后,洪水来了又不听从调度不撤退,可在安排保障房时,通过签订协议约定“保障对象必须无条件听从政府防洪指令”等来规范约束,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早定方案,加快实施,务求实效。目前已值汛期,时间很紧,要早定方案,不管哪种方案要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在年内给当地群众和提建议的代表一个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