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2014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4-08-01作者: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第4期
【监督纵横】
● 加强人大监督 纠正违规选举
——市人大常委会关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走基层】
● 邻水人大:结亲帮户认穷亲 立言立行解民困
【经验交流】
● 前锋人大:四举措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
● 邻水人大:学习政策明导向 强化认识转理念
● 邻水人大:扎实推进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
【工作杂谈】
● 上访者的四大误区
【监督纵横】
加强人大监督 纠正违规选举
——市人大常委会关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经查,此次选举过程中确实存在发出选票数多于选民数,部分受托人未领到选票,委托投票数多于实际委托数等问题,并及时向余仪主任作了专题汇报。调查组根据《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之规定,督促邻水县人大常委会及时依法纠正。县民政部门、乡党委、政府及村换届选举委员会接到督办函后,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决定,于
为此,这一涉及村级换届选举的信访件得以圆满处理,信访人已息诉息访。(市人大办 何建明)
【走基层】
邻水人大:结亲帮户认穷亲 立言立行解民困
邻水县人大常委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泛开展“认亲帮户走基层,立言立行解民困”活动。
近日,邻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机关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深入到合流、御临、兴仁镇、九峰、凉山乡等乡(镇)开展“认亲帮户、结对帮扶”活动。21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分别与42户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结亲帮扶。他们每到一户结亲对象家与困难群众同坐一根板凳,象一家人一样畅所欲言,亲切交谈,认真听取群众的意愿、想法和需求,了解其家庭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其想办法、出点子、找路子。同时,根据困难群众需求,分别给予现金和物资(食用油、化肥等)帮助,为困难群众解难救急。据统计,该县人大机关21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困难群众捐钱捐物折合人民币近一万元。此举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一位困难群众感慨地说:“他们送来的钱、物虽不多,但让我们感受到他们那颗亲民、爱民、为民的朴实之心啊!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他们的这份情意,振奋精神,立志改变落后面貌,以回报像他们这样的好干部”。(邻水县人大 王习全 李志宏)
【经验交流】
前锋人大:四举措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
为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前锋区人大完善举措,积极开展领导大接访大办访活动。
一是灵活接待方式。采取现场接待、带案下访等形式,直接听取上访人的诉求。对上访群众提出的信访问题,能够给予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及时批示交办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调查处理。
二是建好接访台账。建立包括问题发生地、责任单位、问题根源、处理意见、办理进度、办理结果等要素在内的领导干部接访台账,切实做到“有访必接、接访必处、处访必果、出果必公”。
三是包案解决问题。对群众反映的疑难复杂、涉及面广、群众关注的信访事项,按照“首接负责”和“谁接待、谁包案处理”的工作要求,接访领导接访后要对接访案件亲自包,“一竿子杀到底”,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四是做好接访公示。领导接访坚持“五公开”,接访领导的姓名、职务、分管工作及接访时间、地点等情况,提前对社会予以公示公开,方便群众了解和来访。 (前锋区人大办 蒋红)
邻水人大:学习政策明导向 强化认识转理念
近日,邻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召开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学习宣讲会,旨在贯彻落实中央两办《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精神和县委书记李隆席对全县开展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批示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宣讲政策,与会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开展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以往因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给国家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带来的严峻形势。为了实现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改变通过信访启动法律程序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工作方式,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逐步扭转部分信访群众“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梅可明在会上着重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省两个文件的精神实质和县委书记李隆席批示精神,增强认识,转变观念;二是要学懂政策、学会业务办理,明确规定程序、处理原则、处理方式及相关要求,做到工作不出差错;三是要以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切实转变作风,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作用,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抓好全县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为全面实现诉访分离,推进依法治县工作进程,作出不懈努力。 (邻水县人大办 李志宏 钱冲)
邻水人大:扎实推进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
邻水县人大常委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先进典型经验,以“了解民意、民忧、民生”和“为民排忧解难”为重点,以“密切县人大与乡(镇)人大、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目标,以维护好、落实好、保障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已任,在县乡(镇)人大代表中,以开展“我当代表我带头,我当代表我献计,我当代表我感恩,我当代表我为民,我当代表我惠农”五大行动为载体,以“完善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代表制度,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对口联系代表制度,县人大代表固定联系群众制度,县人大代表重点、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办理代表建议、议案制度,年度代表述职制度,年度代表考评奖励制度”等七大工作机制为保障,扎实推进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邻水县人大办 李志宏)
【工作杂谈】
上访者的四大误区
“你是记者,你为什么不管这事?难道你们媒体不该管这事吗?!”笔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遇到上访群众的诘问和训斥,很多时候只能叹气苦笑。群众有困难有冤屈,找媒体记者反映情况无可厚非,但记者也不是包打天下的,媒体也不是权力执行部门,上访群众反映的情况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记者也爱莫能助,只能给些指导性建议,希望他们的维权少走弯路。有些时候,听完上访群众的陈述,笔者忍不住拍案,感觉有些党政部门的个别官员简直是冷血之极、颟顸之极,但深入了解上访群众的材料之后,又发现他们自身也有问题。一些长年上访的群众,冤案长期无解,人已垂垂老矣,可怜可叹可惜!在此,笔者根据有限阅历,归纳总结出上访者的四大误区:一是找错对象。明明属于民事纠纷该找法院的,有些上访群众偏偏找政府,把政府想像成无所不管的全能全责单位。明明是该找政府的,偏偏要闹到法院,浪费司法资源。有些是需要先到公安局报案的,偏偏就是不报案。有些是属于作风问题,需要向纪检部门举报的,却不找纪检部门,反而找媒体试图把隐私领域的丑闻闹大。当然,基层单位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确实存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上访群众的迷茫,让他们无所适从。二是诉求失准。假如相关负责人看到一个冤气冲天的材料,同情心上来了,只要上访群众的诉求明确、合理,执行起来并不难,这事就好办。问题是,如果访民不说他想要啥,谁知道该给他鸡蛋,还是该给他洋葱或者土豆?何况给多给少还需要“研究研究”,这一“研究”,就不好说了。如果一篮子鸡蛋的补偿合情合理,上访群众偏偏坚持要两篮子鸡蛋,或者客观条件所限,有关部门只能补偿一篮子土豆,上访群众偏偏坚持非鸡蛋不可。时间一久,相关人员的同情心就大打折扣,合理范围内的上访诉求也受影响,拖着解决不了。三是材料太乱。许多上访群众的材料不仅仅是太多太长,而且太乱,让人看着看着就找不着头绪了。笔者在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时,经常发现一些上访材料缺乏专业的梳理,只好建议他们找专业律师把材料整一整。而且,上访材料里充斥了太多的情绪性表达,往往容易淹没理性的诉求,让材料变得毫无章法,乖谬百出。四是证据不足。曾经有访民找到笔者,说他被某基层法院执行人员勒索钱财,对方甚至主动伸手从他钱包里拿钱,作为“手机通讯”补贴。根据直觉和经验,我相信这位访民不会撒谎,但是他拿不出具体的证据,我只能告诉他,这个细节我无法采信。在采访过程中,类似缺乏证据的材料太多太多,上访群众可以率性控诉,洋洋洒洒,但记者必须言之有据,落笔谨慎。当然,上访者的主流,决不是无理取闹,而且他们处于弱势,需要理解、同情和支持。尤其是许多访民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条件有限,想求一份专业律师梳理撰写的情况反映材料,实在是难之又难。群众利益无小事,希望各地信访接待部门和法律援助部门,多向他们倾注一些关心和耐心。(中国青年报社 宋广辉)